每股股票收益(简称“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其计算方法需结合不同场景进行区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基本每股收益} = \frac{\text{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text{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
其中: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需扣除优先股股利后的净利润;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需考虑期初股数、新增发行股数及回购股数,计算公式为:
$$
\text{加权平均数} = \text{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 \frac{\text{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 \times \text{已发行时间}}{\text{报告期时间}} - \frac{\text{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 \times \text{已回购时间}}{\text{报告期时间}}
$$

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若存在潜在普通股(如可转债、优先股转股等),需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为:
$$
\text{稀释每股收益} = \frac{\text{净利润} + \text{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text{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 \text{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
$$
即假设所有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调整分子与分母
三、示例说明
以某公司2021年数据为例:
净利润:1,000万元
总发行股数:5000万股
当期新发行股数:0
回购股数:0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
\text{基本每股收益} = \frac{1,000}{50,000} = 0.2 \text{元/股}
$$
若当年无新增发行或回购,则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
四、注意事项
时间加权原则:
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时,需按时间比例分配新发行股数和回购股数;
优先股的影响:
需从净利润中扣除优先股股利后再计算;
指标局限性:
仅反映报告期内的平均盈利水平,不考虑资本结构变化对股东权益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可综合评估公司每股股票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