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种植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种植环境准备
场地选择 - 选择向阳、通风良好、排水便捷的沙质土壤或未受污染的林下环境,pH值以5-7为宜,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
- 避免高污染源(如工厂、交通枢纽)和强风、暴雨频发区域。
菇房建设
- 若使用段木栽培,需搭建木结构菇房,覆盖遮阳网以调节光照和温度。
- 地面消毒可用生石灰粉或多菌灵,确保无杂菌污染。
二、培养料配制与接种
培养基配方
- 主要成分:木屑(70%-85%)、麦麸(15%-20%)、石膏粉(1%-2%),可添加腐叶土、白糖等增强营养。
- 水分含量控制在50%-62%,避免过湿导致杂菌生长。
接种方法
- 接种前将培养料冷却至30℃,接种时在袋上打孔(每孔0.5-1cm),均匀撒入菌种。

- 接种后密封袋口,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0%-60%,通风良好。
三、日常管理
温度控制
- 菌丝生长期(25℃左右)和子实体生长期(15-20℃)需分别调控,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
- 冬季可通过覆盖保温材料维持温度,夏季需注意通风降温。
湿度管理
- 子实体发育期需85%-90%湿度,可通过喷水或覆盖湿布实现。
- 发菌期保持50%-60%湿度,避免过度湿润导致菌丝腐烂。
病虫害防治
- 以预防为主,种植前消毒工具和场地,使用抗病菌种。
- 发现病虫害时及时剪除病株,必要时使用杀菌剂处理。
四、采收与后期管理
采收时机
- 香菇帽达4厘米时开始收获,小菇子实体长2厘米即可采收。
- 秋季栽培的香菇需注意昼夜温差,促进花芽分化。
脱袋与转色
- 采收后脱去菌包外层,平铺在消毒过的畦面上,转色温度控制在18-22℃。
- 转色后控制环境干燥,促进子实体形成。
废弃物处理
- 及时清理残余菌株,避免病菌传播,剩余培养料可发酵后作为肥料使用。
五、高产关键点
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菌种。 环境调控
精细管理:每日检查菌袋状态,及时处理异常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的科学管理,可有效提升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不同地区可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种植时间与管理措施,例如南方高温地区适合春秋季栽培,北方寒冷地区需延长发菌期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