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丁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植物,综合相关信息如下:
一、学名与分类
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1907年正式命名)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黄花地丁、灯笼草、姑姑英、地丁等
二、形态特征
植株形态
高度10-25厘米,根系圆锥状黑褐色,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羽状分裂,叶柄带红紫色。
花果特征

花葶紫红色,密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直径3-4厘米,舌状花黄色鲜艳。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果期5-10月。
三、生长环境
分布: 中低海拔山坡、路边、田野、河滩等地 生态
四、价值与用途
药食价值 - 药用:
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保肝利胆,对肝炎、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 食用:可生吃、炒食、做汤,如蒲公英炒肉丝、海蜇皮拌蒲公英。
文化意义 - 在《唐本草》中已有记载,是药食两用的传统植物。
五、食用建议
最佳季节:
春季鲜嫩时口感更佳。
处理方法:鲜叶焯水后凉拌或炒食可去苦味,根可入药或凉拌。
综上,婆婆丁是菊科蒲公英属的典型代表,兼具生态适应性与实用价值,是自然馈赠与现代饮食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