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品种选择

抗逆性要求:

选择浅休眠期、抗寒、抗病且发芽力强的品种,如明宝、丰香、春香等。

产量与品质:

优先考虑产量高、果实甘甜、大小适中的品种,例如早生品种适合快速覆盖种植区域。

二、土壤与基地准备

土壤要求: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避免连作西红柿等易传播病虫害的作物。

基肥施用: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千克,配合复合肥(如三元复合肥)和磷钾肥。

地块整理:

深耕整平后作畦,畦间保持20-30厘米株距,行距30-45厘米,采用南北向种植便于管理。

三、育苗与定植

育苗管理:

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育苗,保持20-25℃温度,控制光照时长促进发芽。育苗期追肥使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大棚草莓种植方法定植技术:

9-10月为最佳定植期,株距15-20厘米,深度控制在5-10厘米。采用定向种植(苗弓背向外)减少病害。

定植后管理:

覆盖地膜保温保湿,7天内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后及时补充养分。

四、生长管理

温度调控:

花期需18-25℃、夜间5-6℃,最低温度不低于3℃;其他生长阶段保持20-26℃。

湿度管理:

花期保持50-60%湿度,通过喷水或通风调节;结果期需适当降低湿度防止病害。

施肥管理:

结果期每10天施用一次复合肥,冬季减少至50g/667m²。

密度调整:

株距过密需稀疏,单行种植可提高通风性;不同品种要求差异较大。

五、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等,需定期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和杀虫剂(如辛硫磷)。

环境调控:

高温(30℃以上)时通风降温,低温(0℃以下)时覆盖保温膜或采取防寒措施。

物理防治:

清除杂草、及时摘除病叶老茎,减少病害传播源。

六、采收与储存

采收时机:

早熟品种9月下旬可采摘,晚熟品种可延续至次年1-3月。

采收方法:

避免损伤花蒂和果梗,采后及时分级包装。

储存条件:

低温(0-4℃)冷藏可延长保鲜期,需控制呼吸作用。

七、其他注意事项

设施管理:定期检查棚膜、地锚等设施,确保覆盖严密性和防风性。

记录管理:建立种植档案,记录温度、湿度、施肥量等数据,便于分析优化。

通过以上环节的科学管理,可有效提升大棚草莓的产量与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