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营养土的配方需根据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及栽培环境进行调整,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推荐配方及配土原则:

一、基础配方推荐

通用配方

- 椰糠/泥炭土(30%-50%):保水透气,调节土壤结构

- 珍珠岩/粗沙(20%-30%):增加孔隙,防止积水

- 腐熟堆肥/蚯蚓粪(5%-10%):补充有机质,激活微生物活性

进阶配方

- 园土+粗砂+珍珠岩(1:1:1):兼顾保水性与透气性,适合大多数多肉

- 赤玉土+火山石+泥炭土(3:5:2):排水性强,适合根系发达的多肉

- 植物炭/骨粉(5%):补充钾、磷等矿物质

二、按植物类型调整

根系发达型(如老桩、芦荟类)多肉植物营养土配方

- 河沙+蛭石+泥炭土(4:1:1):强化排水能力

- 粗颗粒土(如陶粒、珍珠岩):减少根系缠绕

幼苗型(细根系)

- 园土+腐叶土+珍珠岩(1:1:1):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

- 混合基质(如泥炭土+河沙+锯末):提供养分与空气流通

三、配土原则

排水与透气

- 多肉植物需“土壤透气,排水良好”,沙砾、粗沙、火山石是必备材料

- 避免过度使用黏土类土壤(如园土),防止积水烂根

保肥性

- 添加腐熟堆肥、蚯蚓粪或骨粉,提升土壤肥力

- 定期补充复合肥(如氮磷钾)

透气性增强

- 每10-20cm土壤层添加5cm粗颗粒物(如陶粒、珍珠岩),改善通气环境

- 混合基质时保留20%-30%大颗粒物

四、其他实用建议

自制土壤:

园土+粗沙+珍珠岩(1:1:1)是最简单通用配方

混合基质:根据植物需求调整颗粒物比例,例如老桩类40%粗颗粒+60%细土

消毒处理:自制土壤需暴晒消毒2周,或浸泡多菌灵溶液杀灭病菌

通过合理配土,可有效促进多肉植物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