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其形态特征如下:
一、整体形态
树种分类 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5-6米,树冠呈圆形或椭圆形,枝条细长下垂,具有典型的“垂丝”特征。
生长环境
原产中国,现广泛种植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适应性强,海拔50-1200米的山坡、溪边等地均可生长。
二、叶形与叶序
叶片: 叶序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圆钝细锯齿,表面深绿色且常带紫晕。
三、花序与花朵
花序:伞房花序,具4-6朵花,花梗细弱下垂,紫色且膨大形成“银链”状。
花朵:倒卵形,基部有短爪,花瓣5数以上,初绽时深粉红色,逐渐褪为浅粉,中心透出白色,常伴黄色花蕊。
特殊形态:部分品种花瓣边缘呈锯齿状,雄蕊数目较少(20-25个),花柱基部有长绒毛。
四、果实与花期
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略带紫色,成熟时萼片脱落,可食用或制蜜饯。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五、观赏价值与用途
观赏特点:早春开花时满树粉红,柔蔓飘逸,被誉为“春千尺”“胭脂色”,是园林景观和街道绿化常用植物。
文化意义:作为“海棠四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常用于诗词和绘画。
以上特征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涵盖形态、生态及文化价值,可全面展现垂丝海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