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垂丝海棠的古诗词,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宋代代表作
任希夷《西江月·垂丝海棠》 - 原文:
宛转风前不自持,妖娆微傅淡胭脂。捻翠低垂嫩萼,匀红倒簇繁英。酒入香肌成晕,帘幕阴阴窗牖,阑干曲曲池亭。枝头不起梦春酲,莫遣流莺唤醒。 - 特色:以“妖娆”“轻丝”等词精准刻画垂丝海棠的柔美姿态,被誉为“海棠诗鼻祖”。
范成大《西江月·垂丝海棠》 - 原文:
春工叶叶与丝丝,怕日嫌风不自持。晓镜为谁妆未办,沁痕犹有泪胭脂。 - 特色:通过“怕日”“怕风”表现花枝娇弱,与任希夷的艳丽风格形成对比。
杨万里《垂丝海棠》 - 原文:
不关残醉未醒松,不为春愁懒散中。自是新晴生睡思,起来无力对东风。 - 特色:以拟人手法赋予垂丝海棠“懒散”“病香”等情态,展现其独特的风姿。
孙惟信《雨中看垂丝海棠》 - 原文:
袅袅垂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 特色:强调垂丝海棠在风雨中的坚韧,被誉为“海棠诗大家”。
二、其他相关作品
王之道《垂丝海棠》:以“天工剪刻”喻指海棠精巧,后两句蕴含哲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节选:虽为词作,但“嫭丝冉冉吹香息”描绘垂丝海棠飘逸姿态。
三、明代及以后
沈周《海棠坞》:以画入诗,将垂丝海棠与西池垂柳对比,展现文人画意趣。-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节选词作,延续宋代海棠诗的婉约风格。
四、垂丝海棠的象征与文化内涵
垂丝海棠在宋代诗词中常与美人、春愁等意象结合,如杨万里的“病香愁态”隐喻其脆弱感,而任希夷的“妖娆”则强调其艳丽与超凡脱俗。其“垂丝”形态更被赋予柔美、依依不舍的意境,成为宋代婉约诗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