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草的养殖需注意土壤、光照、温度、浇水及病虫害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土壤选择与配制
土壤类型 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可混合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和煤炭灰按2:1:1比例配制,保持微酸偏中性(pH值15-20)。
底肥添加
种植前在盆底铺入碎蹄片或腐熟有机肥,增强排水性和肥力。
二、光照管理
光照需求
驱蚊草喜光,春秋冬三季需全日照以促进枝叶繁茂和香气浓郁,夏季需遮阴避免强光直射。
特殊处理
夏季高温时(>30℃),可将植株移至阳台内侧或窗台散射光处;冬季需保持10℃以上,避免冻害。
三、温度控制
生长温度: 15-25℃为最佳生长区间,15℃以上开始散发柠檬香味,温度越高香味越浓烈。 越冬保护:冬季需保持0℃以上,北方地区需移入室内保暖。
四、浇水技巧
原则:
遵循“见干见湿”,盆土表面干燥后再浇透水,避免积水。
频率:
- 春秋季:每周1-2次;
- 夏季:2-3天一次(根据湿度调整);
- 冬季:7-10天一次。
水质:
使用晾晒后的自来水或雨水,避免氯气伤害。
五、施肥管理
时间:
生长期(春至秋)每15-20天施一次稀释的复合肥或有机液肥(如腐熟淘米水)。
注意事项:
- 避免浓肥和生肥,防止烧根;
- 开花前可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提升驱蚊效果。
六、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 选择健康枝条,剪成10cm左右长度,插入湿润土壤中,保持微潮,约1个月生根。
播种繁殖:
- 春秋季播种于细沙土中,深3厘米,保持湿润,约1个月发芽。
七、日常养护要点
修剪与塑形:
- 定期摘心促分枝,疏剪枯黄老叶,增强通风透光性。
病虫害防治:
- 常见病害:红蜘蛛、蚜虫、根腐病。 - 处理方法:
- 虫害:喷洒肥皂水或生物农药(如苦参碱);
- 病害:剪除病叶,根腐病需换盆灌药。
换盆与增肥:
- 每年春季换盆,换土时添加碎蹄片或有机肥,生长季每月追施一次肥。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有效促进驱蚊草生长,同时保障其驱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