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栽种方法可分为以下步骤,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选地与土壤准备
地形与坡度 选择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或丘陵,坡度以25°以下为宜,避免连作。
土壤要求
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土为佳,pH值控制在5-6之间,忌黏土和涝洼地。
整地处理
深翻土壤至30-40厘米,施入2000-3000斤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二、繁殖材料准备
菌材培育
- 选择槲、栎、板栗等阔叶树作为培养基,砍成小段并锯成鱼鳞口(每10cm一个),接种蜜环菌(15-28℃发酵20-30天)。
- 自制菌床:用通管或木架搭建方格状结构,填充发酵好的蜜环菌混合物。
种麻选择
选用健壮、无创伤、成色好的天麻,淘汰畸形、腐烂的劣质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10-50倍液拌种。

三、种植方法
坑穴挖掘
挖深35厘米、长宽各85厘米的坑穴,底部铺5厘米厚粗沙,保证透气排水。
基材铺设
- 在坑底放置8根木材(间距6-8厘米),木材两侧放置密环菌枝,形成营养共生环境。
- 覆盖腐熟阔叶树叶及腐殖土,厚度约15厘米。
播种与覆盖
将天麻种子撒在木材和菌枝处,覆盖剩余的腐殖土或细沙,压实后保持土壤湿润。
四、田间管理
环境调控
- 温度:生长期控制在15-28℃,地温5℃以下进入休眠期。
- 湿度:土壤含水量50%-60%,雨季需排水防涝。
- 光照:以散射光为主,林下或大棚遮阴率80%最佳。
日常维护
- 防止人畜践踏、鼠害及病虫害(如火龙病、地老虎)。
- 夏季避荫降温,冬季覆盖稻草保温保湿。
五、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以农历9月到次年2月为佳,此时地上部分枯萎但块茎饱满。
采收方法
挖掘时避免损伤块茎,取出后晾干至表面无白霜,可晒干、烘干或蒸煮加工。
六、注意事项
菌种纯度: 播种前需检测蜜环菌纯度,避免混杂杂菌。 病虫害防治
成本控制:自培菌种可降低依赖性,但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化天麻的栽种过程,提高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