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课的计算分数通常采用等级赋分制度。具体来说,选考科目的成绩不是简单地按照卷面分数计算,而是根据考生在选考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按照事先公布的等级比例确定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计算出具体的赋分分值。
等级赋分制度
选考科目的成绩按照卷面分数在全省的排名进行等级划分,通常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比例大约是15%、35%、35%、13%和2%。
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段,转换后的分数区间为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40~30分。
赋分计算公式
赋分计算公式通常为:X = [X2 × (Y - Y1) + X1 × (Y2 - Y)] / (Y2 - Y1),其中X为最终赋分值,Y为卷面成绩,Y1为排位分下限,Y2为排位分上限。
例如,如果一个考生的化学卷面成绩为75分,位于B等,且高考排位分下限为70分,上限为80分,对应赋分的下限为71分,上限为85分,则该考生最终赋分成绩的计算如下:

X = [85 × (75 - 70) + 71 × (80 - 75)] ÷ (80 - 70)
X = [85 × 5 + 71 × 5] ÷ 10
X = [425 + 355] ÷ 10
X = 78
计算出来的78分就是该考生化学学科根据卷面分数及其排位与赋分规则计算出来的赋分。
计入总分
选考科目的最终赋分成绩会按照一定比例(如40%)计入高考总成绩。
建议
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政策:不同省份的高考选考科目赋分制度可能略有差异,建议考生和家长详细查阅所在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了解具体的赋分规则。
关注排位信息:赋分的关键在于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因此考生应关注自己的排位情况,合理选择科目,争取获得更高的赋分。
多做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在全省的排名,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