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走特长加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艺术类特长
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美术等项目。
最高加分不得超过20分。
体育类特长
手球、击剑、射击、棋类等11个体育项目的省级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能加20分。
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也有加分政策。
在高中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或参加过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并获得前六名的成绩,也可以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
学科类特长
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的奥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参与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各类学术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样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科技创新类特长
参与科研项目、发明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奖励或取得突出成果,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特长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扶贫帮困、环保行动等,累计一定时长或获得相关证书,也可能在高考中获得加分。
其他特长
在程序设计、机器人、英语口译等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思想品德加分
高中阶段有思想品德方面突出事迹并且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者,可以加20分。
国际竞赛加分
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可以加20分。
省级优秀学生加分
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可以加20分。
少数民族加分
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可以加10分。
退役军人加分
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加10分或20分。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有所调整,具体加分标准和条件应以当年最新的政策规定为准。此外,一些高校在招生时可能还会考虑艺术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即使他们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