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的合成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答题卡扫描
高考结束后,全省各个地区会将考生们的答题卡试卷送到省高考评卷基地。
评卷工作站会使用专用的图像扫描设备将答题卡正反两面的整张图像信息扫描并存入计算机服务器,从而将考生在纸介质答题卡上的答题内容信息转化为电子图像信息。
非选择题答题卡图像切割
评卷专家根据各个试题的评卷难度、评卷工作量等确定该学科答题卡图像的切割方案。
将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中的整张图像按照一个小题为一个图像模块进行切割,使每个评卷员在计算机屏幕上所看到的只是自己负责评阅的试题的答题图像信息,看不到其他试题的答题图像及该答题是由哪个考生作答的。
非选择评卷
各学科评卷开始后,计算机评卷系统会将全省数十万份同一道试题的答题图像随机地发送到评阅员。
评卷员根据评卷标准对屏幕上弹出的答题结果(图像信息)进行评阅,得分通过计算机键盘直接输入到评卷系统之中。

总分计算
3+1+2模式: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总计450分。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每门满分100分,总计100分。
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任选两门,每门满分100分,总计200分。
总分计算公式:总成绩 = 统一高考科目成绩(450分) + 首选科目成绩(100分) + 再选科目成绩(200分)。
3+3模式(部分省份):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总计450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三门,每门满分100分,总计300分。
总分计算公式:总成绩 = 统一高考科目成绩(450分) + 选考科目成绩(300分)。
等级赋分
对于选考科目,考生的成绩通常会根据其在同类型考生中的排名进行等级赋分,等级越高,分数越高。
具体的赋分方法可能因地区而异,但通常是按照考生的原始分数在所在省份的排名比例进行重新赋分。
特殊情况折算
在某些情况下,高考成绩可能会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折算,例如与最低录取控制线相比较,或者与其他因素(如加分项)结合计算。
分数线参考
根据高校招生计划和政策,确定各类别(如本科、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参考。
综上所述,高考成绩的合成涉及答题卡的扫描、切割、评阅、总分计算、等级赋分以及特殊情况折算等多个步骤。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折算规则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异,建议参考当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