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二本学校的方法如下:
了解自己的分数竞争力
清楚自己的高考分数在二本批次中的位置,是刚过线、中等还是接近一本线。
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往年二本院校的录取情况,确定可以报考的院校范围。
选择院校
按分数选择院校:对照自己的成绩,罗列出可以选择的所有院校,并考虑院校的录取数据,选择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院校。
名校效应:在圈出的院校内,优先选择比较有名的院校,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很看重毕业院校。
按专业兴趣定范围:在选出的院校中选择有开设自己喜欢的专业的院校,最好是这个院校的这个专业在同比度上比较排前。
参考往年分数线:慎重填报第一志愿,综合考虑到分数、专业、往年招生情况等,特别是填报最后一个学校,要有把握。
专业选择
选择有潜力的专业:选择那些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相符合,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专业,如土木、建筑、化工、机械、电子、材料、地质、能源等。
避免热门专业:避免选择那些二本热门专业,通过搜集近几年录取分数线数据,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院校或专业。

填报策略
志愿梯度:在二本志愿填报中,强调志愿梯度,增加被录取几率。要“稳”,一旦从一本落选,只能降到专科批次录取。
冷热搭配:在填报专业时,注意冷热门搭配,避免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增加录取的稳定性。
同意调剂:如果没有分数上的优势,一定要记得填同意调剂,避免因为专业不匹配而滑档。
地域选择
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读大学,对将来的就业更有利。
外省院校:对于二本踩线生来说,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生源相对不充足的外省高校,可以避免激烈竞争,拓宽发展空间。
其他注意事项
了解二本录取情况:通过查阅招生简章、学校官网等渠道获取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填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合理选择专业和学校:根据自身的兴趣、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与兴趣和能力匹配的专业,以及具备较好就业前景的学校。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将最想上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前面,希望较大但可能性较低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后面,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并且不至于错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注意替补填报:设定一些备选的学校和专业作为替补,如果前几个志愿无法被录取,可以及时调整志愿顺序,并选择合适的替补填报,以提高被录取的机会。
关注专科批次:对于成绩稍有不足的考生,可以报考专科批次的院校,以保证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参加平行志愿填报:平行志愿填报是高考压线生增加录取机会的一种方式,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跨越地域,选择外省高校:对于二本踩线生来说,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生源相对不充足的外省高校,可以避免激烈竞争,拓宽发展空间。
避开热门专业和热门学校: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院校或专业,避免激烈竞争,更好地适应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
带着目的定志愿: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学习潜力以及人生长远发展规划作出选择,选择真正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二本志愿梯度:在同一批次内拉开档次,即便在平行志愿模式下,也要有“冲一冲”、“稳一稳”和“兜底”的志愿安排。
了解并适应政策:熟悉国家和各省份的高考招生政策,掌握志愿填报的相关规定。
通过以上步骤和策略,考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提高被二本院校录取的机会。